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区规划控制区统征土地安置补助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6-29 13:18:5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50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区规划控制区统征土地安置补助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政府


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区规划控制区统征土地安置补助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晋市政发(1995)78号
1995年8月31日


城、郊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为妥善解决市区规划控制区大片统征土地农民安置问题,经一九九五年八月二十三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设立安置补助基金。现将《市区规划控制区统征土地安置补助基金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市区规划控制区统征土地

安置补助基金管理办法

一、妥善解决市区规划控制区大片统征土地农民安置问题,根据全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决定(草案),决定在统征土地依法支付补偿费后,市政府从出让金中切一部分资金作为补助基金。

二、安置补助基金按市区规划控制区土地出让金市留部分(除市土地局业务费)的10%提取。

三、安置补助基金作为大面积统征土地劳动力安置的补助基金,由市土地局列入预算外资金管理,财政专户储存, 一般每年支付一次,可以结转下年使用。

四、被统征土地村庄申请使用安置补助基金,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劳力安置项目,经所在地乡(镇、办事处)和城、郊区政府审查后报市土地管理局,由市国土收益领导组批准使用。

五、安置补助基金由市财政、审计和城、郊区政府监督使用,任何单位不得截留、挪用,违者按《山西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处理,个人非法占用的,以贪污论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90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已经1999年6月29日自治区第九届人民政府第七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
                         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七日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典型的高原生态系统和珍贵的自然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保护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保护区,是指按照国务院划定的面积界定的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第三条 凡在保护区内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当遵守本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


  第四条 保护区所在地的州人民政府负责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其所设立的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保护区的具体管理工作。
  自治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在业务上对保护区管理机构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 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实施保护区的建设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二)进行自然保护的宣传教育,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保护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三)组织或者协助有关部门开展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定期进行自然资源调查,建立保护区资源信息档案,探索合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途径;
  (四)审核、办理入区手续,组织开展参观、旅游、登山、探险等活动;
  (五)依法查处违反本办法及有关自然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
  (六)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 保护区所在地的州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环保、林业、公安等有关部门定期进行执法检查,对破坏保护区资源的行为依法予以严肃查处。


  第七条 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不同区域的性质,采取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改善动物、植物的生态环境,促进其生长繁衍。


  第八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保护区内猎捕野生动物;禁止破坏野生动物生息繁衍场所;禁止实施毁坏植被的行为。


  第九条 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开矿活动。在国家批准的区域内进行黄金等自然资源有限探采活动的,必须向保护区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保护区所在地的州人民政府同意,并依法向有关部门办理其他批准手续后,方可在划定的范围内进行。未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任何批准手续。


  第十条 因科学研究、教学实习、标本采集、拍摄影视片等活动,需要进入保护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后,方可进入。
  从事前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除拍摄影视片活动外,应当向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活动成果的有关副本。


  第十一条 在保护区内开展与保护方向一致的参观、旅游、登山、探险活动的,应当事先提出方案,经保护区所在地的州人民政府审核后,按国家规定的程序报批。


  第十二条 经批准进入保护区开展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管理,按照批准的计划或者方案进行活动,并按照自治区规定向保护区管理机构缴纳资源保护管理费。
  资源保护管理费应当用于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三条 保护区内的单位和居民应当遵守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不得损害和破坏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未经保护区所在地的州人民政府批准,保护区内不准迁入新的单位和居民。


  第十四条 对在保护区管理、资源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保护区所在地的州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在保护区内猎捕野生动物的,除可以依照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行政法规给予处罚的以外,以保护区管理机构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毁坏植被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未经批准在保护区内进行开矿活动的,除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给予处罚的以外,由保护区管理机构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保护区造成破坏的,可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未经批准进入保护区或者不向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活动成果副本的,由保护区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可根据情节处以3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未经批准迁入保护区的,由保护区管理机构责令限期迁出。


  第十九条 妨碍保护区管理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保护区管理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经批准在保护区内开展科学研究、教学实习、标志采集或者拍摄影视片等活动的;
  (二)开设与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登山、探险、旅游项目的;
  (三)擅自为在保护区非法采金提供便利条件的。


  第二十一条 保护区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市政府网站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信访信箱网上咨询建议投诉信件办理工作的通知

陕西省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市政府网站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信访信箱网上咨询建议投诉信件办理工作的通知

渭政办发〔2009〕4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渭南高新区管委会:
  市政府网站中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信访信箱、网上咨询、建议、投诉(以下简称咨询、建议、投诉)等栏目是政府与公众联系的互动栏目,为了确保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信访信箱、咨询、建议、投诉信件办理工作运转协调、及时有效,现通知如下:
一、工作宗旨和原则
  以“听群众心声,解百姓忧愁,正行业风气,树政府形象”为宗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及时办理、回复群众咨询、受理群众投诉、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始终坚持“群众第一、服务第一”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办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二、信件办理
  (一)信件受理
市信访局确定专人负责信访信箱的管理和维护管理。
市信息办负责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咨询、建议、投诉信件的接收工作,并根据信件内容直接办理或呈送各县市区政府或市政府有关部门办理,并负责跟踪落实。
管理人员及时查阅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信访信箱、咨询、建议、投诉信件,进行详细登记和编辑。
(二)信件反馈
  1、信访信箱的群众来信由市信访局负责答复处理。
  2、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咨询、建议、投诉信件,由
市信息办批转各承办单位;承办单位的市政府网站信息员负责接收处理;主管信息化的领导要亲自阅批处理,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应在3个工作日内反馈办理结果。要求书面反馈的,由承办单位正式行文反馈。不能按期办结的,必须向市信息办政务信息管理科说明情况。
  3、信件办理结果,由市信息办政务信息管理科填写《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网上咨询、建议、投诉信件答复单》,按程序呈市信息办主任阅示后,通过市政府网站或电子邮件反馈给写信人。
  4、市信息办每月汇总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咨询、建议、投诉信件受理、办理情况,对办理好的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对没有及时回复的单位将进行通报批评。
  三、有关要求
  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信访信箱、咨询、建议、投诉信件来信办理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不得将控告、检举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交给被控告、检举的对象,不得公开控告、检举人的姓名和身份。因对来信处理不当而引发不良后果的,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〇〇九年三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