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粤工商函〔1996〕416号请示的答复

时间:2024-07-10 10:05:5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67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粤工商函〔1996〕416号请示的答复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粤工商函〔1996〕416号请示的答复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你局《关于企业登记管理中几个问题的请示》(粤工商函〔1996〕416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和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各省、市、县设立的分支机构,如“分公司”、“支公司”、“分理处”、“营业所”、“经营部”等,无论使用什么名称,一律视为中保财保、中保寿保有限公司的分公司,依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有关分公司的规定登记注册

上述意见适用银行和其他保险公司。
二、保险及银行、邮电、铁路等类企业分支机构办理登记注册的具体程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将在与有关部门协调后另行规定。
三、按《公司法》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期限届满,需要延期或终止经营的,应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手续。超出经营期限又不办理变更或注销手续的,分别按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三条、第六十六条处罚。公司擅自设立分支机构的,按《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二条处罚

四、股东以土地使用权出资,应按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
五、依据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颁布的《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劳部发〔1996〕29号),外国人持有《外国人就业证》和外国人居留证件,可以在中国境内就业。持有上述证件的外国人可以被聘为国内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其在国内企业投资按照
外国人在中国投资的有关法律规定执行。
六、拍卖行具有公开、公正等中介机构的性质,在法律、行政法规作出明确规定前,暂不允许兼营商品贸易等其他业务。
七、有关医疗机构登记注册的问题,在国务院作出明确规定前,继续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医疗机构登记问题的答复》(工商企字〔1996〕第133号)执行。


劳部发〔1996〕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公安厅(局)、外事办公室、外经贸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局及有关部门,各驻外使、领馆、处:
为了加强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规范与此相关的就业和聘用行为,依法保护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及聘用外国人的单位的合法权益,经商有关部门同意,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制定了《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现予颁布实施。
在执行本规定过程中,劳动、公安、外事、外经贸各部门应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须在每年年终将执行情况报劳动部。
目前已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凡不属于本规定第九条所列人员,又未领取就业证的,应在本规定实施之日起二个月内,由用人单位为其办理就业证申领手续。劳动部门应为符合条件者办理就业证,对不符合条件者终止其就业。逾期不办的,按非法就业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外国人就业证》由劳动部统一制作,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外国人,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员。
本规定所称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指没有取得定居权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依法从事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行为。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和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
本规定不适用于外国驻华使、领馆和联合国驻华代表机构、其他国际组织中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人员。
第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及其授权的地市级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

第二章 就业许可
第五条 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须为该外国人申请就业许可,经获准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以下简称许可证书)后方可聘用。
第六条 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从事的岗位应是有特殊需要,国内暂缺适当人选,且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岗位。
用人单位不得聘用外国人从事营业性文艺演出,但符合本规定第九条第三项规定的人员除外。
第七条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
(二)具有从事其工作所必须的专业技能和相应的工作经历;
(三)无犯罪记录;
(四)有确定的聘用单位;
(五)持有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以下简称代替护照的证件)。
第八条 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应持职业签证入境(有互免签证协议的,按协议办理),入境后取得《外国人就业证》(以下简称就业证)和外国人居留证件,方可在中国境内就业。
未取得居留证件的外国人(即持F、L、C、G字签证者)、在中国留学、实习的外国人及持职业签证外国人的随行家属不得在中国就业。特殊情况,应由用人单位按本规定规定的审批程序申领许可证书,被聘用的外国人凭许可证书到公安机关改变身份,办理就业证、居留证后方可就
业。
外国驻中国使、领馆和联合国系统、其他国际组织驻中国代表机构人员的配偶在中国就业,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外国驻中国使领馆和联合国系统组织驻中国代表机构人员的配偶在中国任职的规定》执行,并按本条第二款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有关手续。
许可证书和就业证由劳动部统一制作。
第九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外国人可免办就业许可和就业证:
(一)由我政府直接出资聘请的外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或由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出资聘请,具有本国或国际权威技术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确认的高级技术职称或特殊技能资格证书的外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并持有外国专家局签发的《外国专家证》的外国人;
(二)持有《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海上石油作业工作准证》从事海上石油作业、不需登陆、有特殊技能的外籍劳务人员;
(三)经文化部批准持《临时营业演出许可证》进行营业性文艺演出的外国人。
第十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外国人可免办许可证书,入境后凭职业签证及有关证明直接办理就业证:
(一)按照我国与外国政府间、国际组织间协议、协定,执行中外合作交流项目受聘来中国工作的外国人;
(二)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中的首席代表、代表。

第三章 申请与审批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须填写《聘用外国人就业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向其与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同级的行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有效文件:
(一)拟聘用的外国人履历证明;
(二)聘用意向书;
(三)拟聘用外国人原因的报告;
(四)拟聘用的外国人从事该项工作的资格证明;
(五)拟聘用的外国人健康状况证明;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
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审批。
第十二条 经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后,用人单位应持申请表到本单位所在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地市级劳动行政部门办理核准手续。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或授权的地市级劳动行政部门应指定专门机构(以下简称发证机关)具体负责签发许可证书
工作。发证机关应根据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进行核准,并在核准后向用人单位签发许可证书。
第十三条 中央级用人单位、无行业主管部门的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可直接到劳动行政部门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和办理就业许可手续。
外商投资企业聘雇外国人,无须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可凭合同、章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和本规定第十一条所规定的文件直接到劳动行政部门发证机关申领许可证书。
第十四条 获准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须由被授权单位向拟聘用的外国人发出通知签证函及许可证书,不得直接向拟聘用的外国人发出许可证书。
第十五条 获准来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应凭劳动部签发的许可证书、被授权单位的通知函电及本国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证件,到中国驻外使、领馆、处申请职业签证。
凡符合本规定第九条第一项规定的人员,应凭被授权单位的通知函电申请职业签证;凡符合第九条第二项规定的人员,应凭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发的通知函电申请职业签证;凡符合第九条第三项规定的人员,应凭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通知函电和文化部的批
件(径发有关驻外使、领馆、处)申请职业签证。
凡符合本规定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的人员,应凭被授权单位的通知函电和合作交流项目书申请职业签证;凡符合第十条第二项规定的人员,应凭被授权单位的通知函电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登记证明申请职业签证。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在被聘用的外国人入境后十五日内,持许可证书、与被聘用的外国人签订的劳动合同及其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证件到原发证机关为外国人办理就业证,并填写《外国人就业登记表》。
就业证只在发证机关规定的区域内有效。
第十七条 已办理就业证的外国人,应在入境后三十日内,持就业证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居留证。居留证件的有效期限可根据就业证的有效期确定。

第四章 劳动管理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与被聘用的外国人应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即行终止,但按本规定第十九条的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后可以续订。
第十九条 被聘用的外国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期满时,其就业证即行失效。如需续订,该用人单位应在原合同期满前三十日内,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延长聘用时间的申请,经批准并办理就业证延期手续。
第二十条 外国人被批准延长在中国就业期限或变更就业区域、单位后,应在十日内到当地公安机关办理居留证件延期或变更手续。
第二十一条 被聘用的外国人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被解除后,该用人单位应及时报告劳动、公安部门,交还该外国人的就业证和居留证件,并到公安机关办理出境手续。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支付所聘用外国人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十三条 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以及社会保险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用人单位必须与其就业证所注明的单位相一致。
外国人在发证机关规定的区域内变更用人单位但仍从事原职业的,须经原发证机关批准,并办理就业证变更手续。
外国人离开发证机关规定的区域就业或在原规定的区域内变更用人单位且从事不同职业的,须重新办理就业许可手续。
第二十五条 因违反中国法律被中国公安机关取消居留资格的外国人,用人单位应解除劳动合同,劳动部门应吊销就业证。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被聘用的外国人发生劳动争议,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处理。
第二十七条 劳动行政部门对就业证实行年检。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就业每满一年,应在期满前三十日内到劳动行政部门发证机关为被聘用的外国人办理就业证年检手续。逾期未办的,就业证自行失效。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期间遗失或损坏其就业证的,应立即到原发证机关办理挂失、补办或换证手续。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规定未申领就业证擅自就业的外国人和未办理许可证书擅自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由公安机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四条处理。
第二十九条 对拒绝劳动行政部门检查就业证、擅自变更用人单位、擅自更换职业、擅自延长就业期限的外国人,由劳动行政部门收回其就业证,并提请公安机关取消其居留资格。对需该机关遣送出境的,遣送费用由聘用单位或该外国人承担。
第三十条 对伪造、涂改、冒用、转让、买卖就业证和许可证书的外国人和用人单位,由劳动行政部门收缴就业证和许可证书,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发证机关或者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非法收费、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中国的台湾和香港、澳门地区居民在内地就业按《台湾和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外国人在中国的台湾和香港、澳门地区就业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十四条 禁止个体经济组织和公民个人聘用外国人。
第三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可会同公安等部门依据本规定制定本地区的实施细则,并报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备案。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由劳动部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自1996年5月1日起施行。原劳动人事部和公安部1987年10月5日颁发的《关于未取得居留证件的外国人和来中国留学的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若干规定》同时废止。



1997年3月5日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2002年修正)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2002年3月30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1997年9月29日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02年3月30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决定


  2002年3月30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甘肃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决定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第三十一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按照《森林防火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


  第一条为了加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水源涵养林及其他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保护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保护区位于东经97°25′-103°46′,北纬36°43′-39°36′范围内,其总面积为265,3023公顷,属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第三条凡在保护区内从事各种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保护区必须以管护为主,积极造林,封山育林,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坚持实行统一规划,科学管理,依法监督,协调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保护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是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具体负责管理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站(以下简称保护站)负责对本辖区内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管理,由管理局和所在地地(市、山丹军马管理局)、县(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双重领导,以地、县为主。
  第六条保护区所在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保护工作的领导,做好保护区的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保护区所在地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各级护林联防责任制,加强对保护区内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管理。
  第七条保护区内的居民,应当遵守保护区的有关规定,在不破坏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可以从事正常的农牧业生产,也可以有偿承担地、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管理局组织的劳务或者保护管理任务。
  第八条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并监督、检查落实情况;
  (二)编制保护区总体规划,会同当地人民政府制定发展计划以及各项管理制度,并组织、监督实施;
  (三)负责专项投资和基建投资的管理和监督;
  (四)调查自然资源,组织环境监测,建立资源档案;
  (五)组织开展水源涵养林、野生动植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保护生态环境,拯救濒危物种;
  (六)开展自然保护的宣传教育;
  (七)对保护区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第九条保护站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依法保护和管理森林、野生动植物、冰川等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三)负责总体规划和计划的具体实施;
  (四)进行自然保护的宣传教育,普及自然保护知识,教育区内居民和入区人员遵守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并对其活动进行检查指导;
  (五)组织区内有关单位制定森林防火、防盗公约;
  (六)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面积;
  (七)制止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依法处理各类林政案件。
  第十条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改变保护区的性质和范围。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狩猎、垦荒、烧荒等活动。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实验区和经营区,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树立标志,并予以公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保护区的界标。
  第十二条核心区是指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区内现有居民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有计划地逐步迁出。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观测、调查活动的,应当于三十日前向管理局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按程序报上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实验区内经管理局批准,可以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地质勘测、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培育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并按有关规定向保护站交纳资源保护管理费。
  第十四条经营区内在不破坏植被的前提下,可以有计划地开展多种经营活动,并实行轮封轮牧。轮封周期由县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五条在保护区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习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将其活动成果的副本提交管理局和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六条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活动必须坚持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原则。旅游项目由地方人民政府规划征得管理局同意,并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批准。旅游活动应当在划定的旅游地点和路线内进行。进入保护区内旅游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所在地县(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保护站的管理。
  第十七条保护区林地属国家所有。确因需要,必须占用林地的,经管理局同意,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并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向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森林经营单位交纳林地、林木补偿费和森林植被恢复费。
  第十八条禁止毁林毁草垦荒。严禁在25度以上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已开垦的,应当限期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区所在地各级人民政府要在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封山育林地的外围,划出不少于十五米的森林保护带,以利于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发展。
  第十九条禁止采伐保护区各种林木。确因需要进行灾害木清理的,必须按程序上报,经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由地、县(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管理局监督执行。
  第二十条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等需要猎捕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管理局申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禁止在保护区散放、野放从区外引种的野生动物。
  第二十二条在保护区内携运林木产品和珍稀野生动物及其副产品的,必须经过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携运林副产品的,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三条做好经常性的森林防火工作,禁止放火烧荒。每年十月一日至次年五月三十一日为保护区森林防火期。在此期间,严禁野外用火;确需用火的,必须经保护站批准。
  第二十四条建立保护区水源涵养林补偿制度。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受益地区征收的水资源费总额中提取3%;从保护区内进行科学研究、灾害木清理、旅游等收入中提取2%-5%,用于保护区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发展,专款专用。具体使用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省人民政府和保护区所在地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多方筹集资金,逐步加大对水源涵养林的投入。
  第二十五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管理局设立公安机构,行政上受管理局领导,业务上受省林业公安机关领导。负责协调区内各公安派出机构之间的关系。保护区所在地县(市)公安机关,应当在保护站建立健全公安派出机构,负责所辖林区内资源保卫和治安管理工作。
  第二十六条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局、当地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一)认真执行本条例,全面完成自然保护任务,成绩显著的;
  (二)长期坚持在基层从事自然保护工作成绩优异的;
  (三)在自然保护科学研究方面有重大贡献的;
  (四)同破坏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行为作坚决斗争,有功绩的。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十四条规定的,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造成破坏的,处以3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第二十条规定的,责令其改正,并根据情节处以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一款、第十九条、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活动,限期改正;造成损失的,赔偿损失。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按照《森林防火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三十二条保护区管理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主管部门对单位领导人和直接责任者,视其情节给予行政处分。保护区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
  第三十三条对违反本条例的行政处罚,按照管理权限,由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及其委托的组织依法决定。
   第三十四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保护区范围以外的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的保护和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七条本条例实施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托投资公司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损失冲销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托投资公司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损失冲销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有资产管理局(办公室)、清
产核资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北京、重庆营业管理部,国务院有关部门:
当前,全国信托投资公司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工作进展比较顺利。现对信托投资公司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损失冲销工作中的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一、关于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工作问题。此项工作是整顿信托投资公司的重要基础,对下一步信托投资公司的分业、合并、重组、撤销具有重要作用。鉴于信托投资公司的资产、负债状况极为复杂,清查和评估的难度较大,各地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协调,支持配合中介机构做
好工作。中介机构要克服困难,保证必要的人力,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审慎监管的要求,尽量挤掉资产评估中的“水份”,确保工作质量。各地财政部门(清产核资机构、资产评估主管机关)收到中介机构报送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报告后,要抓紧时间,集中人力,尽快完
成确认、审查工作。在确认和审查时,凡不符合有关文件及本通知规定的,应要求有关中介机构进行调整。
二、关于信贷资产损失评估统一量化标准问题。信托投资公司信贷资产损失判定是资产评估中极为重要的内容,评估机构应按照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信托投资公司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损失冲销的规定〉的补充通知》(财债字〔1999〕86号,以下简称财债字86
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资产评估报告基本内容与格式的补充规定〉的通知》(财评字〔1999〕302号,以下简称财评字302号)文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对信贷资产的具体情况和对影响贷款价值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有条件的地方按照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办法进行贷款质量等级
分类,并对各类信贷资产的损失做出职业判断。各中介机构对单笔50万元以上的贷款,要逐笔核实,不能以抽查方式确定资产质量。对拆出资金、应收账款、租赁资产、其他应收款、证券回购等资产,也要分别情况,评定损失。
三、评估机构对信贷资产等债权类资产评估后,无论使用何种评估方法,除按照财评字302号文规定的格式填报有关资料外,还应根据资产损失率填报债权类资产质量分类统计表(表格见附件)。
四、对撤销的信托投资公司,中介机构要比照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关于〈海南发展银行资产负债清理核查和损失评定标准〉的批复》(银复〔1999〕151号)进行资产评估和损失评定。
五、关于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结果的确认问题。清产核资结果由财政部门会同清产核资机构认定,资产评估结果由资产评估主管机关进行合规性审查。其中,全国性信托投资公司由财政部确认或审查;地方性信托投资公司由省级财政部门(清产核资机构、资产评估主管机关)负责确认
或审查。中介机构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的结果,在报送财政部门审查认定的同时,应抄备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
六、中介机构将资产评估与清产核资的差额列“待处理资产评估差额”,并按资产类别列明细送有关部门审查。经审查批准后的,由信托投资公司按财债字86号文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未经批准的部分调回原资产价值。凡已提取准备金的资产,资产评估值低于清产核资结
果的差额首先冲减提取的各项准备金;不足的,再依次冲减公积金、资本金。
七、关于呆账贷款的确认问题。中介机构要按照财债字86号文件规定确认呆账,对不能取证确认但有可能形成损失的贷款,应作为特别事项予以披露。
八、关于长期投资损失的核销问题。长期投资损失的核销要以事实为依据,只能在损失实际发生时才能核销。对长期投资中虽未实现损失、但资产评估的结果与清产核资有差异的,按财债字86号文件第二十四条及有关规定处理。
九、关于损失冲销的列账问题。清产核资过程中清理出来的损失应列入1998年度损益,其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和税收问题,按现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收政策办理。
十、关于利息的计提问题。考虑到信托业整顿的特殊性,适当放宽应收利息的计提标准,允许清产核资期内没有计提应收利息的逾期贷款不补提应收利息,按实际收到的利息进入损益。
十一、关于抵债资产的评估问题。经法院判决生效、并已构成信托投资公司财产的应纳入评估范围,并由中介机构独立作出价值评估。
十二、关于“商誉”的评估问题。对资产评估基准日前已经形成的“商誉”应纳入评估范围,并由中介机构独立作出价值判断。
十三、关于自营证券评估问题。考虑到资产评估基准日后证券市场的变化,中介机构对自营证券按评估基准日市价评估后,可对被评估公司自营证券的实际情况以“期后事项”予以披露。
十四、关于资产权属问题。评估机构在评估中若发现有资产权属不清的事项,暂不纳入评估事项,并在特别提示中加以说明。如时间允许,可由委托方提出报告,报同级财政(国资)部门进行界定后再决定是否纳入评估范围。
十五、关于证券营业部席位费的归属问题。信托投资公司已发生的交易机构席位费统一列入“无形资产”,按不短于10年的期限摊销。
十六、关于函证问题。函证是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为准确、全面地查实资产,客观作出评估,中介机构要尽可能提高函证率。确实无法函证的,须通过其他手段进行验证。
十七、评估机构对一些取证困难,依据不充分,确实难以作出客观、准确评估的资产,在评估报告中应逐项作出说明。
十八、关于利率问题
(一)法定贷款利率可在人民银行规定的幅度和范围内,按同期同档次的利率实行浮动。
(二)“客户保证金”执行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和银行有关计息、结息办法。
(三)应收、应付利息按法定利率计入损益。如果没有按法定利率计入损益,则按法定利率进行调整。
(四)法定利率已多次调整,对应收利息和罚息是否分段计算和调整问题,各地应按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的通知》(银发〔1999〕77号文)第四章第二十条、二十一条、二十五条的规定办理。
十九、关于委托业务和其他账务调整后准备金存款缴存问题。经清产核资、账务调整后按规定应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须按规定及时足额缴存。在清理整顿期间,信托投资公司一时难以及时缴存的,可采取信托投资公司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视同缴存的办法处理

二十、关于财债字86号文附表有关内容的补充说明
(一)关于附表一“不良资产”范围。不良贷款指“一逾两呆”贷款;不良拆借资产指逾期拆出(含买入返售)和存放同业逾期部分;不良租赁资产比照不良贷款的规定确定;不良投资指无收益的投资;不良应收账款比照贷款相应的办法确定;其他不良资产指清产核资后尚未处理的损
失和资产潜亏等。
(二)关于附表一“证券资产”内容。“证券资产”指投资于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资产。
以上各项,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债权类资产质量等级分类统计表(略)



1999年11月30日